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忆梁汾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刚刚听到窗外的雨声,就已感觉到浓烈的秋意袭来。是那蟋蟀的悲鸣声,让人在梦里产生无限哀怨的吗?
眼前乱山一片横陈江上,你如今有漂泊在哪里呢?你是否知晓,有人在小窗红烛之下,因为思念你而备感凄凉?

注释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蛩螀(qióng jiāng):此处指蟋蟀。蛩,蟋蟀。 螀,蝉。
游倦:犹倦游,谓仕宦不如意而飘泊潦倒。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或是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季。秋雨过后,小窗红烛,听蟋蟀声起,凉意渐生,词人不禁想起了他乡的友人,于是词人写下了这首词来怀念友人。

参考资料:完善

1、 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82页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将思念友人之情描述的如悲如初。下片则是沉思,依然饱含深怨,所描述到的景物也是带上了感情色彩。全词词人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怨之情。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才刚刚听到窗外有雨声,就已经感觉到浓浓的秋意了。这浓浓的秋意,不仅仅是外界的寒凉,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凄凉。没有了知己的陪伴,那份孤独与寂寞如同冷风般袭来,让人倍感凉意。在这夜雨之中,蟋蟀的悲鸣声格外清晰,它们或许知道自己生命无多,故而叫声凄厉。在夜色下,这更让人产生无限的哀怨。

  “绕砌蛋蟹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上片在凄凄切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该词上片将思念友人之情描述的如悲如初;下片则是沉思,依然饱含深怨,所描述到的景物也是带上了感情色彩。全词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也传达出自己内心的哀怨之情,可以从中看出他的纯真心性,实是一位渴望友谊与关爱的男子。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59篇诗文  127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陵冬夜

林古度 林古度〔清代〕

老来贫困实堪嗟,寒气偏归我一家。
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著莼丝碧。无端酸鼻,向岐路消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泣。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翻恶梦,泪点霜华织。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翁操·题云林湖月沁琴图小照

顾太清 顾太清〔清代〕

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清辉灿灿兮婵娟。有美人兮飞仙。悄无言。攘袖促鸣弦。照垂杨、素蟾影偏。
羡君志在,流水高山。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漙。新声和且圆,轻徽徐徐弹。法曲散人间。月明风静秋夜寒。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