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史馆夜直
元好问〔金朝〕
形神自相语,咄诺汝来前。天公疏汝何意,宁独有畸偏。万事粗疏潦倒,半世栖迟零落,甘受众五怜。许汜卧床下,赵壹倚门边。
五车书,都不博,一囊钱。长安自古歧路,难似上青天。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春酒,平地有神仙。归去不归去,鼻孔欲谁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形体和精神自言自语,呵斥着我前来问话。上天究竟为什么生下我,难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偏颇。我事事都不够仔细,做事也拖沓,半生都在漂泊失意之中,甘愿遭受世人的怜悯。像许汜睡在下床、赵壹卧靠在门边一样。
书再多,都换不来,微薄的俸禄。仕途自古都很坎坷,难的跟上青天一样。年年在社日的时候招待朋友,家家新年期间与儿孙后辈朋友宴饮,快活地像神仙。归隐还是不归隐呢,又不想受制于人。
注释
史馆:指汴京国史馆。诗人三十五岁时任史馆编修。
直:同“值”,值班。
“形神”句:借用陶渊明《形影神》诗意。形神对话,实际是自己与自己说话。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金哀宗正大元年(1225),诗人在汴京国史馆当值时。其时,诗人远离家乡,任职国史馆并不得意,虽然在未出仕前常愤愤不平自己的怀才不遇,等到出仕为官,心情却十分沉郁。在夜值中,他浮想联翩,磊落难平二想到自己宦途的艰难,一生的失意,不禁感慨万端,动了归隐之念,于是创作该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
赏析
上阕起句“形神自相语”借用陶渊明《形影神》的诗意,来抒发自己的感愤之情。形神之间的对话形态是“咄诺”的,这里用了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杯,汝来前”的散文笔法。借形神之间的对话展现诗人内心深处的压抑和愤懑。起笔就仿佛在较真了。接下来诗人连用许汜卧床和赵壹倚门两个典故对自己作一个总体认识和半世生涯的总结,词人借以自况,谓操守坚正,不仰人鼻息。但也因此更加“栖迟零落”了。
下阙进一步抒发诗人感愤之情,纵然是文籍满腹,却比不上一囊钱的作用,或者说,连一囊钱也换不来。仕途艰难,前程叵测,歧路纵横,举步维艰。表现了词人壮志未酬,不为世用的感叹。元好问在国史馆做编
简析
词的上片借形神之间的对话展现词人内心深处的压抑和愤懑,连用许汜卧床和赵壹倚门两个典故对自己作一个总体认识和半世生涯的总结;下片进一步抒发诗人感愤之情,纵然是文籍满腹,却比不上一囊钱的作用。全词用典自然,不露痕迹,展示了词人内心深处“仕”与“隐”的冲突,表达了他欲回归田园却又不能潇洒而去的矛盾心情。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25篇诗文 476条名句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金朝〕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问世间 一作:恨人间/问人间)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自啼 一作:暗啼)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元好问〔金朝〕
太行元气老不死,上与左界分山河。
有如巨鳌昂头西入海,突兀已过余坡陀。
我从汾晋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济源盘谷非不佳,烟景独觉苏门多。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留山阿。
觱拂泺水源,奫沦晋溪波。
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鼋。
水妃簸弄明月玑,地藏发泄天不诃。
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
我来适与风雨会,世界三日漫兜罗。
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长哦!
今朝一洗众峰出,千鬟万髻高峨峨。
空青断石壁,微茫散烟萝。
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荡摩。
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娑。
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
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杀孙公和。
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
举杯为问谢安石,苍生今亦如卿何?
元子乐矣君其歌!